告別土象時代!翹首以待的風象時代來臨!

各位,辛苦了!我們總算熬過了土象時代!!

2024年11月20日,千呼萬喚的,
風象時代,終於到來了!!

對我來說,土象時代實在是太難熬了……
所以,我打從心底希望這份期待能夠得到回報。不,應該說,一定要回報,不然我不幹了!

作為一個小小的儀式,我決定將這些想法記錄在這篇文章裡。

土象時代的苦楚……

缺乏「人各不同是理所當然」的前提

在世界上,像日本這樣需要「讀空氣」、習慣迎合他人的文化其實很少見。
在英語圈或台灣文化裡,「What do you think?」(你怎麼看?)、「你的意見呢?」是相當常見的互動方式。

但在日本,普遍存在一種風氣:意見是由上層(前輩或上司)傳達下來的,
而不是個人主動表達的。

你看,我剛才還用「風氣」來一筆帶過,哈哈,這就不對了。

這種「讀空氣並迎合他人」的文化背景下,人們不會主動想要去聽別人的想法。
就算後輩心裡想,「其實我也有自己的意見啊」,但這樣的聲音常常被認為是「不懂規矩」。

於是,無法改變的體制和環境帶來無盡的壓力,甚至導致疾病。
即使沒病倒,長期的疲憊感也會揮之不去,年復一年,周而復始……

這樣的社會,年輕人不想工作也不足為奇。

我曾有一年無業。
雖然沒有收入,但能自由自在地過生活,真是棒極了。

毫不誇張地說,那一年是我職業生涯中最幸福的時光。

未來,我希望我們能打造一個能「相互傾聽意見」的平等社會。

為追求生產力,犧牲了工作的個性與堅持

★ 1. 高速經濟成長期的影響

戰後的高速經濟成長期,日本社會全力追求「更快、更高效、更廉價」,
復興經濟是當時的首要任務。這段成功經驗深深植入了「效率至上」的價值觀,並延續至今。

★ 2. 全球化與國際競爭的壓力

自1990年代以來,日本陷入「失落的30年」。為了在全球市場中保持競爭力,
企業對效率和生產力的要求更加嚴苛,壓力自然落到每位員工身上。

在我工作的10年間,個性被壓抑的瞬間比比皆是。

比如:
我:「前輩,這份工作要向誰匯報,最終要交給誰呢?」
前輩:「這些你不用管,聽指示就行了。」

這句話讓我很心寒,彷彿連關心的權利都沒有。
既然這樣,人類還有什麼意義呢?乾脆讓機器人來做不就好了?(叛逆中)

這樣的情況並不少見。
但其實,即使是新人,能掌握全貌的話,工作的質量會大大提升。

工作質量提高了,團隊的協作會更順暢,能打造出更高品質的產品與服務。


雖然我也明白,提出這些「多餘的建議」會讓前輩覺得我很麻煩(笑)。


但正是克服這些麻煩,團隊才能更有戰鬥力,不是嗎?

如何在風象時代找到天職?

不需要只選一條路,因為每一面都是你真實的樣子

最近,我曾這樣祈禱:
「請讓我明白,我真正追求的是什麼。」
閉上眼睛,雙手合十,靜心冥想了3分鐘。

然後,我有了這樣的感悟:
「每一面都是真實的自己。」

內向的自己是真實的,外向的自己也是真實的。
想玩音樂的自己是真實的,想創業的自己也是真實的。

試圖將自己限定在某個單一身份中,反而讓人透不過氣。

過去3年,我透過自我認識的方式尋找「天職」,
但我發現,光靠整理過去的經歷、給它下個標籤,並不能讓情感與當時的感動重現。

生活中的許多事,都講究時機

過去是過去,現在的自己感到幸福的事情,只能問現在的自己。


過去的經歷無法告訴你現在的答案。

那麼,該怎麼辦呢?
只能邊做邊感受,才能找到答案。

勇於表達自己想做什麼

與其說「做自己喜歡的事」,
不如說「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做」。

這樣不是更棒嗎?

讓每個人的想法和堅持都能被體現的世界,才是理想的模樣。

最後:放下才是真正的贏家

為什麼土象時代那麼執著於「效率」呢?
ChatGPT告訴我,這和日本「讀空氣」的文化有關。


沒人願意說「我們能不能別再那麼追求效率了?」因為害怕被視為偷懶。

但現在是時候改變了!


未來是我們的時代,放手迎接嶄新的生活吧~🎉


DEMI